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通讯员 张琳 孙晓鹏
清音绕梁,红韵生辉。2025年6月17日下午,一场融中华”留学生非遗文化课程成果展演,在滨州职业学院培训中心西附楼一楼大厅成功举行。本次活动由滨州职业学院国际学院与教育学院联合主办,滨州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、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科研团队、滨州市现代原创美术研究院共同承办,旨在展示留学生学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硕成果,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。滨州职业学院国际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毓娣、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李燕、国际学院院长张涛、滨州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科长周文慧、师生代表及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共聚一堂,共享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。
古琴清音:弦上诉说东方智慧
活动在悠扬的古琴声中拉开帷幕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“琴棋书画”四艺之首,古琴以其清微淡远、意境悠长的音色,瞬间将观众带入宁静致远的东方美学世界。在教育学院孙晓鹏老师的悉心指导下,来自“中文+古琴”课程的6名优秀留学生学员依次登台,指尖流淌出经典古琴曲目。他们不仅展现了从零基础起步习得的精湛指法,更用简短的中文分享了学习感悟和曲目意境,将语言学习与艺术实践完美融合,赢得现场阵阵掌声。指导教师孙晓鹏介绍,学员们不仅学习了技艺,更在琴韵中深刻体悟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,是当之无愧的非遗“国际传薪人”。
剪纸万象:刀尖镌刻中华意象
琴声渐远,纸影翩跹。观众的目光随即被色彩斑斓、构思精巧的剪纸作品展区吸引。这是国际学院“中文+剪纸”课程学员们的匠心之作。在教育学院张琳教授的精心指导下,来自多个国家的18名留学生,历经28课时的学习,从执剪生疏到纸随心动,最终完成了本次展览的156幅作品。展览按作者分区,清晰展示了学员们掌握单色剪刻、立体塑形、套色拼贴、拓印留痕四大核心技艺的成果。每幅作品旁,创作者用中文介绍创作背景与心得,与中外师生热情互动。剪纸,这门同样承载着“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”荣誉的民间艺术,在留学生们的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,成为沟通文化的桥梁。
薪火相传:表彰激励深化交流
展演活动的高潮是隆重的颁奖仪式。为表彰留学生在非遗传承学习中的卓越表现和取得的显著进步,活动特别为在古琴演奏和剪纸创作中表现突出的学员颁发了奖项。获奖学员依次上台,从领导手中接过荣誉证书。现场掌声雷动,既是对学员才华与努力的褒奖,也是对孙晓鹏、张琳两位指导教师在非遗教学、研究、传承方面辛勤付出与专业贡献的崇高敬意。
文化交融:感知中华增进友谊
本次展演活动,不仅是我校“中文+非遗”特色课程教学成效的生动汇报,更搭建了一个宝贵的跨文化互动平台。留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,在沉浸式学习环境中,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;中外师生在观展与交流中,深化了相互理解,增进了友谊。活动尾声,全体演出学员、创作者、领导嘉宾与团队代表合影留念,共同定格了文化交融与传承创新的美好瞬间。
活动虽已落幕,但中华非遗文化的魅力与研究传承的探索永不止步。这场“丝韵纸影”的盛会,为我校的国际化校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贡献了积极力量。(张琳、孙晓鹏)
公牛配资-配资炒股的-线上配资开户网-投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