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五的A股市场像是给投资者打了一针“强心剂”,创业板指数一马当先,沪指也悄悄爬回了3800点。可要说真正让人瞪大眼睛的,还得看ETF资金的动向——有些行业被资本疯狂追捧,有些却被无情抛弃。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?又该如何把握这波机会?
证券ETF净流入超11亿元,金融成最大赢家
从Wind数据来看,9月5日非货币类ETF市场出现了明显分化。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份额暴增9.55亿份,对应净流入高达11.92亿元,这可不是小数目。再看广发新能源车电池ETF,也收获了10.89亿份、近10亿元的资金进场。华泰柏瑞沪深300 ETF同样不甘示弱,拿下8.93亿元净流入。
金融行业成为当天最大的“吸金磁铁”,共有24只相关基金迎来规模扩张。这说明什么?在当前经济环境下,大机构和散户都在寻找确定性更高、业绩支撑更稳健的资产,而券商和头部蓝筹正好符合这一需求。
创业板与科技主题遭遇冷落,“聪明钱”提前撤退?
但风水轮流转,总有人欢喜有人愁。同一天里,易方达创业板ETF竟然减少5.25亿份,被抽走14.94亿元;通信设备和人工智能相关主题也分别出现8-7亿元级别的大额赎回。这意味着不少投资者对成长型赛道短期表现失去了信心——毕竟,今年以来科技成长股反复震荡,让很多人吃尽苦头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证科技龙头指数虽然仅有2只基金跟踪,但依旧获得最多新增份额,这或许预示着部分资金正在从分散赛道集中到优质龙头企业上,以规避系统性风险。而CS电池指数以+10.84%的收益率领跑全场,则凸显新能源产业链仍具备结构性机会。
产业链延伸:光伏、风电与固态电池三足鼎立
除了传统金融与蓝筹外,上周五光伏、风电以及固态电池概念股集体爆发,不少细分领域涨幅惊人。例如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储能技术,不仅带动锂矿、电解液等原材料企业业绩提升,还推动上下游设备制造商订单激增。据中国化学与物理动力源协会最新统计,截至2024年6月,全国主要固态电池产能同比增长32%,远超去年同期水平。这种跨界联动效应,为整个新能源生态圈注入新活力,也让相关主题型基金受到关注。
认知误区揭示:“所有资源类股票都受益于通胀”并不成立
很多朋友一看到通胀压力加剧,就认为资源类股票一定会全面受益。但事实并非如此。例如近期铜价上涨虽推升部分矿企利润,但煤炭、有色等传统周期品却因供需错配而表现平平。因此,在配置资源类资产时,更应该关注细分行业景气度及政策支持力度,而不是盲目追涨杀跌,否则很容易掉进“伪逻辑”的陷阱里。
三项实用建议:抓住主线,把握节奏
1)均衡配置,把核心资产放在首位。不妨将50%仓位布局于券商、银行及优质蓝筹(如沪深300),剩余30%投向新能源、电池等成长赛道,其余20%灵活调整。
2)密切跟踪政策变化,例如国家对AI算力基础设施投入、新能源补贴动态,每季度根据政策调整持仓比例。
3)利用定投策略降低波动影响,每月固定时间买入主线标的,无论牛熊,坚持长期视角,提高抗风险能力。
条文对比表格:
| 指标 | 旧规则(2023年) | 新趋势(2024年9月5日后) |
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ETF总规模 | 约48000亿 | 51289.99亿 |
| 金融行业占比 | 蓝筹为主 | 券商领跑,多元化扩展 |
| 科技主题 | 分散布局 | 龙头集中,两极分化 |
执行预判(三家券商观点汇总)
- 中信证券认为本轮金融行情有望持续至年底,但需警惕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外围扰动;
- 中金公司则强调科技成长股阶段性调整未结束,看好明年AI应用落地后的反弹;
- 广发证券预计新能源车及储能产业链将保持高景气度,并建议逢低布局细分龙头企业。
那么最后小编想问:你觉得这次券商、大盘蓝筹成了“香饽饽”,是不是意味着成长赛道真的要凉凉?还是只是聪明钱的一次短暂调仓?你的选择会是什么呢?
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公牛配资-配资炒股的-线上配资开户网-投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